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其中要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究竟难在哪里,贵在何处?症结在于金融机构难以判断企业的信用风险,同时企业的增信手段不足。
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得以凸显。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让信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桩”。特别是经过多年努力,当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已取得了积极成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征信系统。
尽管成效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为突出,很多时候,银行想要“读懂”企业,往往面临不少制约。
如果信息梗阻无法打通,信贷服务便失去了大部分“地基”。因此,必须让信用成为金融风险防控的“基础桩”,充分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接下来可重点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打好基础,搭建数据平台。在有条件的省份,金融监管部门可牵头与工商、法院、税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对接,对金融机构开放,解决机构“不敢贷”问题。
二是梳理数据,做好风险识别。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信息都具有“信用价值”,因此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数据平台进行全面梳理,从中挑选出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平台重点开发三大模块,即融资供需对接、信用信息共享、授信流程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风险识别、判断,让金融机构敢贷、会贷。
三是丰富应用场景,做好风险监测。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目前已先后开发上线抗疫专区、续贷专区等政策性支持专区,助力提升市场主体融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同时,推进失信惩戒机制,让市场主体敬畏市场、珍惜信用,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
信用解读
距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并首次正式提出建设...
信用解读
记者12月13日从湖南省医疗保障局获悉,《关于做好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的通知》已正式印...
信用解读
据12月12日《法治日报》报道,“傍名牌”“仿名牌”商品在各大电商、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中大...
信用解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信用解读
原标题: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专访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沈庆中 今...
信用解读
社会诚信关联基层治理,有其制度基础。在更广泛和宏观的层面,关联社会治理是社会诚信的中国...
信用解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时面临着市场失灵与监管失灵的双重困境,“命令—控制”监管模式不仅达不到矫正...
信用解读
摘要: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举措,是...
信用解读
近年来,舟山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率先搭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综合管理系统获全省推广,创新实施“...
信用解读
1、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xy315gov.com/
2、招投标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creditzg.com.cn/
3、中国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https://www.315chinese.com/
4、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