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步步难行”的趋势在税收领域更加明显。一方面,众多企业凭借较高的纳税信用在税收服务、融资授信、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可享受到多部门联合提供的优惠和便利,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比如,税务部门与银保监部门、银行合作,持续深化“银税互动”,让越来越多企业借纳税信用解了融资之渴。2020年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贷款金额4959亿元,同比增长65%。
另一方面,纳税失信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多部门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依法实施阻止出境、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等多项联合惩戒。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目前已累计公布9万余件相关案件。与此同时,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已累计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超32万户。
可见,我国纳税信用体系正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多部门协同和多领域应用的综合作用下,更加健全有力且精准高效。伴随纳税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的纳税信用意识也应从两个维度同步升级。
首先,要注意强化税收违法的“风险意识”。随着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税收治理中有效应用,对税收违法行为的稽查精度不断增强,“钻空子”的机会越来越少,风险则越来越大。而且,从当前趋势看,纳税信用在整个信用体系中的分量不断加大,应用领域也在加速拓展,因此一定要杜绝侥幸心理,强化风险意识,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
同时,要不断提升纳税信用的“增值意识”。随着纳税信用体系不断健全,良好的纳税信用不但能给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带来更多便利,还能助企业在融资、招投标、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得到更多利好。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强化纳税信用的管理和信用应用意识,不仅要避免纳税信用成为“减分项”,更需要用心完善、注重信用应用,让其成为助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加分项”。
从去年11月起,我国纳税信用管理开始执行新规定,比如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可自愿参与纳税信用评价,增加纳税信用评价前指标复核机制等。新规总的方向就是让更多企业可以尝到纳税守信的“甜头”。新一年,广大市场主体不妨将纳税信用作为抓手,用心塑造更加强韧且智慧的企业内核。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
信用解读
距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并首次正式提出建设...
信用解读
记者12月13日从湖南省医疗保障局获悉,《关于做好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的通知》已正式印...
信用解读
据12月12日《法治日报》报道,“傍名牌”“仿名牌”商品在各大电商、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中大...
信用解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信用解读
原标题: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专访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沈庆中 今...
信用解读
社会诚信关联基层治理,有其制度基础。在更广泛和宏观的层面,关联社会治理是社会诚信的中国...
信用解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时面临着市场失灵与监管失灵的双重困境,“命令—控制”监管模式不仅达不到矫正...
信用解读
摘要: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举措,是...
信用解读
近年来,舟山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率先搭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综合管理系统获全省推广,创新实施“...
信用解读
1、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xy315gov.com/
2、招投标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creditzg.com.cn/
3、中国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https://www.315chinese.com/
4、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