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信息披露是银行理财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规范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也是银行理财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报告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但在除公募基金之外的资产管理领域,信息披露还缺少规范和标准,已有的信披制度也未得到严格执行,信息披露暴露出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资管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2018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先后发布,资管市场迎来巨变,监管部门对资管产品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
报告显示,加强信息披露对银行理财行业、投资者、发行机构、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信息披露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方面,真实、可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的价值判断,以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杜绝理财产品暗箱操作而产生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防止欺诈投资者行为发生。
其次,加强信息披露有利于打破刚兑,加速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通过信息披露,将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过程展示给投资者,费用、收益和损失一目了然,使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加深了解,增强信心,提高其风险意识,真正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最后,加强信息披露还有利于防控金融风险,促进银行理财行业的健康发展。完善信息披露,提升市场透明度,本身就是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行业数据监控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便于监管部门监测行业风险。
银行理财信息披露存在四大问题
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发布之前,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问题一直被广为诟病。常见的问题包括资金投向不明、产品实际收益分配不透明、相关费用收取无标准等。银行理财信息披露问题,多与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池运作和期限错配有关,发行机构不愿披露也无法披露。
2018年4月,旨在防控金融风险、规范资管市场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中特别强调资管产品的信息披露责任。意见第十二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向投资者主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资产管理产品募集信息、资金投向、杠杆水平、收益分配、托管安排、投资账户信息和主要投资风险等内容。资管新规让资管产品信息披露有了基本制度基础。
2018年7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发布,再次明确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进行信息披露的义务,对信息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形成。
报告显示,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发布一年多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净值型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由于目前银行理财处于转型阶段和过渡期,新规中的信息披露制度还未得到严格执行,各家银行在信息披露过程还存在诸如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整体来看,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现还难以满足投资者期望,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仍有较多银行未重视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据金牛理财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在发行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199家银行中,仍有一半以上银行官网未建立理财产品查询平台,有三分之一的银行官网未披露净值型产品净值,仅两成银行能做到每个季度至少发布一期产品运作报告。另外,理财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每半年披露其从事理财业务活动的有关信息,也就是银行的理财业务半年报,但目前发布这一报告的不超过3家银行。
二是信息披露渠道不统一。理财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发行公募理财产品,应当在官方网站或者按照与投资者约定的方式披露理财产品信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发布主要有三种渠道:银行官网、手机银行和中国理财网,三种渠道披露的信息项目不一,数据经常不一致,投资者查询不便。
三是产品信息披露模式不规范。理财新规对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要素有明确规定,但从实际执行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并未严格遵守,披露形式五花八门。有些机构仅发布产品份额净值,未披露累计份额净值;有的机构仅以新闻公告形式发布最新净值,历史净值数据难以查找。机构发布的定期运作报告格式也不统一,报告项目内容也有较大差别,有的甚至不公开披露投资组合及重仓资产详情,难以称为真正运作报告。
四是还未形成定期披露制度。理财新规对产品净值、运作报告等的披露时间和频率有详细规定,但目前多数机构的信息披露时间存在随机性,部分机构还存在无公告就中断发布信息的情况。
为了评估银行理财发行机构的信息披露现状,近日中证金牛联合新华网财经频道发布2019年三季度净值型银行理财综合能力排名,对各银行的理财信息披露成绩进行客观评价。在信息披露成绩单中,199家银行中得分在60分以上的仅35家,及格率不足18%,反映目前银行理财信息披露水平亟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的理财信息披露表现较好,排名前五的银行分别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江苏银行和建设银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
信用解读
距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并首次正式提出建设...
信用解读
记者12月13日从湖南省医疗保障局获悉,《关于做好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的通知》已正式印...
信用解读
据12月12日《法治日报》报道,“傍名牌”“仿名牌”商品在各大电商、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中大...
信用解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信用解读
原标题: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专访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沈庆中 今...
信用解读
社会诚信关联基层治理,有其制度基础。在更广泛和宏观的层面,关联社会治理是社会诚信的中国...
信用解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时面临着市场失灵与监管失灵的双重困境,“命令—控制”监管模式不仅达不到矫正...
信用解读
摘要: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举措,是...
信用解读
近年来,舟山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率先搭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综合管理系统获全省推广,创新实施“...
信用解读
1、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xy315gov.com/
2、招投标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creditzg.com.cn/
3、中国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https://www.315chinese.com/
4、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