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始终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往往固定居住在某一地点(例如家乡或者工作地),有着相对稳定的交往对象和范围。在彼此熟识的情况下,曾经的交往和交换行为所产生的记忆、预警功能基本可以满足人们达成公平公正的商品交换和社会交流的需要。
社会信用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色彩,是以彼此交往或者他人口口相传的具体事项印象为基础。在这一阶段,违反约定的风险很低,所涉及的金钱、商品和事项等都相对有限,一般被认为是信用发展的初级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信用表现为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高度的政府信用。个人交往是以单位介绍信为担保,生产关系是以计划和指标为分配交换指令。这是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样的制度设计虽然有助于在人力、物力、财力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建设和发展,不过同时也严重限制了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社会信用体系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这一阶段,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为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稳步开展。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建设任务,开拓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新境界。
2014年,国务院印发我国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纲要明确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确立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监管框架逐步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行业发展初具规模,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见表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
信用解读
距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并首次正式提出建设...
信用解读
记者12月13日从湖南省医疗保障局获悉,《关于做好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的通知》已正式印...
信用解读
据12月12日《法治日报》报道,“傍名牌”“仿名牌”商品在各大电商、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中大...
信用解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信用解读
原标题: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专访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沈庆中 今...
信用解读
社会诚信关联基层治理,有其制度基础。在更广泛和宏观的层面,关联社会治理是社会诚信的中国...
信用解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时面临着市场失灵与监管失灵的双重困境,“命令—控制”监管模式不仅达不到矫正...
信用解读
摘要: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举措,是...
信用解读
近年来,舟山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率先搭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综合管理系统获全省推广,创新实施“...
信用解读
1、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xy315gov.com/
2、招投标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creditzg.com.cn/
3、中国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https://www.315chinese.com/
4、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