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东北地区连日暴雨引发洪水,导致多地受灾,部分农房损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洪涝灾害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要求抓紧修复受损房屋,加快推进灾后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安心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区党委政府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和灾损农房恢复重建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先后赴黑龙江、吉林调研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不等不靠、抓早动快,扎实推进灾后农房恢复重建这项民心工程。
入冬以后受灾群众住得如何?能否温暖过冬?近日,中国建设报记者专程赶赴黑龙江、吉林两省受灾地区实地探访。
抢工期 让受灾群众尽早搬入新居
早日入住新家是受灾群众的迫切愿望。黑龙江、吉林两省各级政府精心部署,抓进度、抢工期,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累计完成2万余户农房重建,解决受灾群众入冬前的居住问题。
中午时分,当地气温零下24摄氏度,记者来到黑龙江省五常市常堡乡新立屯,只见新建的农房在村路两侧整齐排列,灰墙蓝瓦、红色祥云装饰的屋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走进村民刘秀的新房,记者看到一间卧室和一间带大炕的客厅,锃亮的灰色地砖与窗外白雪相互映照。3块2米高、3米宽、3层玻璃的大窗户透进满屋阳光,整个屋子又暖和又敞亮。“咱这大窗户只进光不透风。”刘秀说,“水灾过后,政府帮我们重建了房子,10月底我们就入住了。”
为确保受灾群众在入冬前住进新房,8月底,五常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成立了由技术专家和镇村干部组成的房屋应急安全评估工作组,仅用20来天就全面完成了首轮受灾房屋安全评估鉴定。
五常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灾后重建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吕志强介绍说:“在重建过程中,我们抓进度、抢工期,统一采购建材,把水泥、沙子拉到村里,挨家挨户送到位。”刘秀的记账本上详细记有每一笔开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还请我们老两口到现场,当面听取我们对房屋基础、房梁及内部结构的意见,一起讨论怎么施工。”
在吉林省舒兰市新开村,由于旧址毗邻河道、地势较低,洪灾中有246间房屋受损,是舒兰市唯一一个异地新建的村庄。为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
开原镇镇长、新开村异址重建项目部负责人谭宏鹏介绍说:“根据群众意愿,我们在附近地势高的地方重新选址、集中新建。”如今,新村建在地势又高又平的区域,与原址相比,地坪高出10米。
“8月底,倪虹部长调研时嘱咐我们,加快推进农房恢复重建,统筹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受灾群众建设‘放心房’‘暖心房’。”谭宏鹏说,异地重建中,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照倪虹部长要求,利用强夯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平整场地,设置圈梁和构造柱,保证工程质量。据悉,211栋新建农房主体全部竣工,分为60、80和100平方米3类户型,首批有入住意愿的村民已陆续搬进新家,在新房里温暖过冬。
保质量 新房结实又敞亮
新建农房的质量是否达标、安全不安全,是影响灾区群众今后生活的大事。
10月中旬,倪虹部长实地察看了部分农房重建的施工现场,强调要充分考虑东北地区冻胀等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确保重建或修缮农房的质量安全。重建过程中,黑龙江省尚志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选派工程师、建筑师等技术人员深入灾区一线驻村指导农民建房。尚志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郭鹏告诉记者:“当时,技术人员每天在工地上现场指导。重建完工后,又组织住房城乡建设局、应急管理局、财政局、村民联合验收,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监督工程质量,发现问题现场监督整改,确保质量达标。”
同样,在新开村,“设计院在充分听取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完成重建方案,施工队全程按图施工,不但进度快,质量也很高。”谭宏鹏介绍说,新开村还聘请了村民作为房屋质量监督员,专门监督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政府和相关部门,督促施工方及时整改。重建后,房屋地基抬高50厘米,砖混结构住房应用的挤塑和模塑聚苯板材质让保温质效大幅度提升,釆用的三玻真空窗等新型建材和装配式建造技术让新建农房更绿色节能。
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建筑师刘锡庭表示,房屋质量由村民“说了算”,设计院提供2~3个房屋设计图纸,由村民自愿选屋定样;一般民房采用直径8~10毫米钢筋,重建房屋采用直径12~16毫米钢筋,质量得到保障。
果农赵贵凤在水灾中损失严重,新房的装修还要好几万元,她感到压力很大。为帮助像赵贵凤一样经济困难的村民,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并公布了一批泥瓦匠、木匠、电焊工等工程技术人员、装修服务队、家具供货商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群众自主联系、自主选购。受灾群众还能享受比市场价格便宜的“爱心价”。现在,敞亮的新房、良好的生活条件,让赵贵凤夫妇踏实多了。“现在想想,搬过来真是太对了!新房又好又坚固,这些天下了几场大雪,屋内不潮也不冷,住得很舒服。”
采访中,谭宏鹏还向记者介绍道,政府为新开村配套建设了公共服务设施2880平方米,未来将建成一个生态村,规划建设养老院、小广场、公园等,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强设施 住得舒服又暖和
漫长冬季里,有个温暖的家,是村民们的最大期盼。在房屋重建过程中,黑龙江、吉林两地十分重视供热设施的配套,千方百计将温暖送到受灾群众的家。老式火炕和传统取暖锅炉升级为地暖,多功能节能炉连接地热管,既清洁又节能,村民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添柴火了。
记者来到新开村村民徐中仁的新家,她热情地介绍说:“房子用的是‘三七墙’,安装了断桥铝的窗户,还有10厘米保温板,我们的新家安全又暖和,在屋里可以光脚来回走。外面天气挺冷,我们这屋子暖和得就像春天一样。”73岁的她只穿了单裤单褂和一双薄袜子,正在灶前忙着蒸包子。80平方米的三居室,两张大床一铺炕,收拾得干净利落。走进卧室,记者摸了摸火炕,感觉热乎乎的,炕头还有点烫手。炕柜里有七八床叠好的被褥,“这些都是当初政府买的,我们自己还买了棉袄棉裤,准备在屋里穿,可搬进新房后感觉屋里很暖和,棉袄棉被都用不上了,晚上睡得又香又踏实。”徐中仁儿媳赵绪媛插话说:“我们之前没住过地暖的房子,没想到温度还挺高,家里酸菜缸得垫块木头,不然太热,酸菜得坏了。”
记者注意到,新房都配建了上下水设施和热水器。房子设计了独立厨卫和储藏间,电视机、沙发、床、饭桌等,锅碗瓢盆、米面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样样齐全。
已在原址居住了30余年的村民高俊才开启了新生活。他说:“之前俺们老房子没有上下水,冬天多冷也得去外面上厕所。要想洗个澡,得打车去县城,很不方便。”如今,新建房屋铺设碳纤维发热电缆,采用了集中管网式系统,配置了淋浴等设备,冬天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家洗个热水澡。“我家姑娘说家里和城里没啥区别,像是住进了‘小别墅’。”高俊才笑着说,在外工作的女儿每年冬天最害怕回家,冷得不行。“现在家里舒服多了,新房装了电地热,还能用手机控制温度呢。”女儿拿起手机打开智慧APP控制取暖设备,将室内温度设定为25摄氏度。“爸爸妈妈再也不用灰头土脸点火烧炕了!”高俊才算了一笔账,整个冬天采暖费用约为3000元,与往年采购煤炭的费用差不多,但如今干净、卫生,还避免了火灾隐患。
临别,高俊才拉着记者的手说:“我们的新家嘎嘎暖和、嘎嘎舒服,大家都高高兴兴准备过新年呢!”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3.12.29 记者 李榕
近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为全面...
地方
全国首批、福州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福州新区的滨海双龙新居近日开始接受首轮申请。据了解,该项...
地方
自动巡查劝导、抓拍城市管理问题……近年来,多地城管部门运用机器人,推动城市管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
地方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于管理,见于细节。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紧紧围绕城市管理难点、痛点,聚焦队伍...
地方
3月15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举办全市建筑单体落图赋码和施工许可系统操作培训会。会议邀请省住房和城乡建...
地方
近年来,宁夏、广东等地大力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改造生活垃圾中转站、升级环卫车辆、加大果皮箱改造...
地方
山东省青岛市借力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加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建机制...
地方
3月26日上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决策部署,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东莞市召...
地方
数字化是打开住房公积金未来发展大门的“金钥匙”。江苏省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苏州公积金”...
地方
河北省保定市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坚持以试点任务为引领,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构建...
地方
1、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xy315gov.com/
2、招投标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creditzg.com.cn/
3、中国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https://www.315chinese.com/
4、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