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山东省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抓住全国唯一的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机遇,总结出“全过程推广绿色建筑”“智能化提升绿色建造”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了“三向发力、三融共促、三面突破”的“青岛模式”。今年9月,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顺利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率领的专家组评估。
三向发力
全面构建绿色发展支持体系
青岛坚持工作系统化推进,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顶格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工作,加强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实现全市上下“一盘棋”。一是发挥系统谋划“统筹力”,强化政策支持。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城乡建设绿色要素全覆盖的指标体系,细化4大类32项具体任务,围绕城市建设绿色发展领域,制定《青岛市“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发布64个政策文件,编制12个标准导则,夯实绿色城市建设发展的制度体系。二是发挥宣传教育“协同力”,强化人才支持。加强各级各部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体验式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横向对比国内外同类城市做法,找准青岛在全球发展中的位置,推进绿色低碳实践深度参与国际化融合。三是发挥试点片区“示范力”,强化典型支持。发挥青岛国家战略叠加、重点功能区域密集优势,重点在环胶州湾核心区域布局上合示范区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验区、青岛国际邮轮绿色港区、西海岸新区零碳先行区等5个试点片区,支持各片区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形成了上下协同、多点联动、各具特色的试点矩阵。奥帆中心零碳社区作为全国首个既有社区改造零碳社区项目,通过绿色供能逐步实现20万㎡社区能源消耗直接碳排放强度降低至零。
三融共促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全链模式
青岛统筹城乡建设全过程各环节,以增强市民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为目标,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和绿色体验感,形成多点绽放、全域推进的良好局面。一是融入“宜居”元素,促进绿色建造转型升级。在新建建筑方面,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将绿色建筑星级、装配式建筑比例等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加强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全过程监管,确保绿色性能落地。截至2023年10月,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27亿㎡,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建筑190个,总面积达2 264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青岛海天中心T2塔楼成为国家2023年度首批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既有建筑方面,采用“先干后奖”的市场化机制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探索将民用建筑用能监管平台升级为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平台,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4 800万㎡,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1 000万㎡。创新搭建全国领先的绿色建材交易监管平台,入库绿色建材产品1006个,平台采购各类绿色建材交易额达47.14亿元,稳居全部试点城市首位。完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6亿吨,节约土地约2.6万亩(1亩≈666.67㎡,下同),减少对周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约7.8万亩,实现产值约245.3亿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70%以上,远超全国40%的平均水平。二是融入“宜业”元素,促进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引导重点片区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在中德生态园建立以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年产值可占被动房同类产品全国市场的20%。在上合示范区加速推进重大引领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6.26亿元的上合能源岛清洁供能项目和总投资15.66亿元的上合如意湖景观工程,推动相关绿色产业集聚发展。三是融入“宜游”元素,促进绿色生活普惠共享。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试点期间建设286km绿道,完成口袋公园建设129个、立体绿化370处,打造“最美绿道”“最美公交线路”等让网民争相打卡的“网红”风景区,使青岛拥有了世界级最美海湾。
三面突破
创新打造绿色发展样板标杆
青岛深入总结提炼绿色城市试点建设的“青岛经验”,探索推动绿色城市建设提质升级的新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城市建设“青岛方案”,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贡献“青岛智慧”。一是突破传统金融模式,形成绿色金融支持经验。聚焦绿色城市融资需求,培育具有青岛特色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打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多模式支持的“组合拳”。先后落地全国首张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单、“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为建筑节能指标的完成提供风险保障。全国首创绿色建材保证保险,采用“承诺+保险”方式解决绿色建材供给数量不足问题,吸引、集聚更多的建材企业主动参与平台交易,扩大政府采购绿色建材库容量。二是突破传统监管模式,形成绿色建材应用经验。作为全国首批、北方首个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创新绿色建材信息化平台搭建模式,深入挖掘政府采购管理“数据要素”的经济效益,探索出了“政府数据—数字资产—政策支持—产业投入”的平台开发新模式,实现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数字化管控。三是突破传统项目模式,形成绿色零碳科技经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企业,突出平台支撑作用,搭建绿色低碳创新平台,系统布局一批支撑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研发项目,加大科技成果集成创新力度。成功打造国内首个零垃圾、零污染、零废水、零废气(废热)、零能耗“五个零生产循环体系”零碳工厂,年处理建筑垃圾达500万t,入选“2022零碳中国优秀案例”榜单。以在国内引领为目标,谋划打造各具特色的绿色产业园区,鼓励产城融合发展,在全国绿色经济增长浪潮中夯实青岛优势。2023年,中德生态园零碳试验区和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海辰园)两个项目荣获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认证。青岛成为全省唯一获得两个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认证项目的城市。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3.12.17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稿
近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为全面...
地方
全国首批、福州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福州新区的滨海双龙新居近日开始接受首轮申请。据了解,该项...
地方
自动巡查劝导、抓拍城市管理问题……近年来,多地城管部门运用机器人,推动城市管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
地方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于管理,见于细节。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紧紧围绕城市管理难点、痛点,聚焦队伍...
地方
3月15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举办全市建筑单体落图赋码和施工许可系统操作培训会。会议邀请省住房和城乡建...
地方
近年来,宁夏、广东等地大力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改造生活垃圾中转站、升级环卫车辆、加大果皮箱改造...
地方
山东省青岛市借力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加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建机制...
地方
3月26日上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决策部署,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东莞市召...
地方
数字化是打开住房公积金未来发展大门的“金钥匙”。江苏省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苏州公积金”...
地方
河北省保定市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坚持以试点任务为引领,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构建...
地方
1、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xy315gov.com/
2、招投标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creditzg.com.cn/
3、中国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https://www.315chinese.com/
4、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