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9月25日至30日是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主题为“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多地通过展览展示、发放宣传材料、互动答疑等方式,普及古树名木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北京市昌平公园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市民详细介绍了昌平区古树名木现状,讲解《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科普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宣传昌平区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让市民充分认识保护古树名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据了解,昌平区现有古树名木5978株,资源丰富、数量众多。为做好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的保护管理,昌平区不断加强保护力度,依法依规开展日常养护,做到棵棵有人管、事事能落实。同时,编制《昌平区古树名木保护规划(2021~2035年)》,开展全区古树名木基础体检和精细化体检,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系统,逐步推进全区古树名木“云管理”,及时发现衰弱、濒危古树并抢救复壮。
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期间,北京市依托公园、景区、园艺驿站、首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新模式,推进古树主题公园、古树街巷、古树社区、古树村庄等保护试点建设,衰弱古树的生长态势逐步改善,古树树体得到有效保护,古树生长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的30余名学生在建成不久的“汉阳树”公园发出倡议,呼吁公众身体力行保护身边古树名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汉阳树”公园的科普长廊上展出了全省28株古树名木的图片,市民可借此了解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宣传周期间,武汉市还将通过互动体验、诗歌朗诵、古树绘画等形式,普及古树名木知识,吸引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武汉市一直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市1771株古树名木全部实现了“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目前,正在探索推进“一树一队伍”,逐步建立以园林科研院专家为技术指导、养护责任单位为主体、市民志愿者为补充的古树名木保护队伍,从队伍建设层面不断夯实管护责任、提高保护成效。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通过户外展板、校园广播等形式在公共场所、中小学校广泛宣传《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要求各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理念和科学施救的观点。活动期间,鼎城区还组织人员参加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培训,在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要点、开展古树日常巡查等方面加强学习。
河北省在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期间举办了首届古树名木保护主题摄影展。活动现场,古树名木照片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这是我们正定县有名的老槐树,有300年历史了,就在隆兴寺门前。”一位市民指着名为“石家庄·隆兴寺卧槐”的照片说道。
“此次活动旨在充分展示古树名木的沧桑历史、悠久文化、美丽乡愁和重要价值,宣传解读古树名木保护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引导和唤起社会公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责任和使命。”相关负责人说,为达到覆盖人群最大化和宣传角度多样化的目的,此次活动召集了小学生当“古树小卫士”,推出新媒体创意产品——“年轮的故事”系列有声海报,讲述29个古树名木故事。
广东省的宣传周活动丰富多彩,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广州市人民公园开展“科技绿生态 科普照丹心”科普市集活动,以互动性、体验性、参与性为导向,为市民提供生动有趣的科普体验。活动现场,市民不仅可以通过科普展览学习古树名木保护知识,还可以参观现场陈列的各种保护工具;科普导师更是在现场展示和讲解各种营养液以及给古树名木挂吊瓶“打点滴”的保护方式,让市民更加直观地了解科技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的奇妙之处。
中山市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活动,其中,线下活动在树木园正门广场举行,现场设有古树名木展板、拼拼乐、有奖问答等环节,寓学于乐;线上则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会说话”视频比赛和探秘香山“古树印象”打卡活动,市民可发布自己拍摄的中山市内任一古树视频,讲述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保护故事。
山东省青岛市借助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这一时间节点,在古树名木专项执法行动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一方面,采取主题宣讲、专题访谈、视频展播、图文展览、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挖掘阐释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通过媒体宣传,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形成“政府引领、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古树名木保护氛围。另一方面,启动古树名木专项执法行动,这是青岛市相关管理与执法部门完善闭环工作模式、互促互进的创新。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协同配合,畅通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协作机制,紧盯全市在册古树名木,督促相关养护单位落实养护责任,突出城市公园、历史城区等古树名木集中区域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并严格查处在古树名木上刻划张贴、悬挂物品、砍伐或擅自迁移、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等违法行为。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3.09.28 苏鸢
近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为全面...
地方
全国首批、福州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福州新区的滨海双龙新居近日开始接受首轮申请。据了解,该项...
地方
自动巡查劝导、抓拍城市管理问题……近年来,多地城管部门运用机器人,推动城市管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
地方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于管理,见于细节。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紧紧围绕城市管理难点、痛点,聚焦队伍...
地方
3月15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举办全市建筑单体落图赋码和施工许可系统操作培训会。会议邀请省住房和城乡建...
地方
近年来,宁夏、广东等地大力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改造生活垃圾中转站、升级环卫车辆、加大果皮箱改造...
地方
山东省青岛市借力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加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建机制...
地方
3月26日上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决策部署,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东莞市召...
地方
数字化是打开住房公积金未来发展大门的“金钥匙”。江苏省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苏州公积金”...
地方
河北省保定市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坚持以试点任务为引领,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构建...
地方
1、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xy315gov.com/
2、招投标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creditzg.com.cn/
3、中国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https://www.315chinese.com/
4、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