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的信用联合奖惩工作也在深入推进中,一部分企业因存在失信行为而在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活动中受阻受限,或在经营中有资金需求而申请不了银行的信用贷款。才开始了解企业信用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失信企业该如何修复信用、亡羊补牢呢?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失信行为?
失信行为分一般、较重、严重三类。根据失信行为的程度轻重不同,惩戒手段也不一样。一般失信行为,会被要求整改、信用提醒、诚信约谈;较重失信行为会被列入黄名单,黄名单有效期3年;严重失信行为将被列入黑名单,黑名单有效期为7年。(各地可能有所不同)
对企业而言,凡是偷税漏税,企业信息虚假瞒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反食品安全、环保、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行为,将纳入企业信用记录,构成严重失信的将被列入黑名单,进行联合惩戒。
哪些情形下,企业无法进行信用修复?
不能修复的失信行为:共四类
环保、消防、食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四类涉及百姓生命安全的失信行为,不能进行信用修复;以及法律法规界定的特定严重失信行为。
七种情形不得修复信用
一年内有严重失信行为的,或一年内有三次及以上较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的;距离上一次信用修复时间不到1年的;5年内信用修复累计满2次的;5年内同一类失信行为已修复1次的;社会法人接到信用提醒后无故不纠正相关失信行为或者无故不参加约谈、约谈事项不落实,经督促后仍不履行的;省、市、县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认为存在不能实施信用修复的其他失信行为。
信用修复流程主要有四步:
失信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实际行为;失信主体公开作出信用承诺;信用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信用修复的专题培训,接受协同的监管;提交具有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
信用修复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保障失信主体的合法权利。对于弘扬诚信的文化,培育诚信的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中联诚(北京)国际信用评价有限公司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专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根据企业的失信行为,可出具、协助企业修复信用需要准备的一切材料和措施,快速修复失信记录。
1、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xy315gov.com/
2、招投标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creditzg.com.cn/
3、中国招标投标服务平台
https://www.315chinese.com/
4、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